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棉花财政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18:25:24  浏览:85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棉花财政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棉花财政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厅(局)、供销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分行,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加强对棉花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保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促进农业发展银行棉花收购资金“库贷挂钩、封闭运行”,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制定了《棉花财政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农业发展银行分行必须在1999年1月10日前完成“棉花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开设工作,并于1999年1月15日前将专户帐号经农业发展银行分行审核签章后,分别上报全国供销总社财会部和棉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计
划部。执行中专户帐号如有调整,也要及时按此规定上报调整后的专户帐号。

附件:棉花财政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棉花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保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促进农业发展银行棉花收购资金“库贷挂钩、封闭运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拨付的国家储备棉利息和费用补贴、收购棉花价差及其利息补贴、销售新疆棉定额补贴、出口棉花亏损补贴等资金的管理。
第三条 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拨付、清算和监督。农业发展银行负责补贴资金专户设置和柜台划拨监督。供销社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地方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负责补贴资金专户开设、汇付。
第四条 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分别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省级分行“国家专项存款”科目中开设“棉花财政补贴”存款专户,并设立“国家储备棉利息和费用补贴”、“收购棉花价差
及其利息补贴”、“销售新疆棉定额补贴”、“出口棉花亏损补贴”明细帐。同级农业发展银行相应按上述补贴事项进行明细核算。
第五条 根据棉花财政补贴款有关拨付规定,财政部将补贴资金按时拨付到供销总社在中国工商银行开设的基本帐户,再由供销总社从基本帐户划拨到棉麻局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棉花财政补贴”存款专户,然后由供销总社棉麻局和财政部经贸司共同向省级供销社、财政部门下
达补贴资金分配计划,供销总社棉麻局据此将补贴资金汇付到省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在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专户。
第六条 省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根据供销总社棉麻局和财政部经贸司下达的补贴资金分配计划,提出对有关县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和地(市)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的拨付意见并上报省级供销社、财政部门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省级供销社、财政
部门和专员办审核后直接下达到有关县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和地(市)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省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据此将补贴资金从专户中分别直接汇付到有关县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和地(市)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在当地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基本存款帐户。省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
所需补贴资金,由专户划入其在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基本存款帐户。
第七条 棉花收储企业收到财政补贴资金后,要及时归还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棉花收购资金、费用贷款、应支付的利息或企业自筹资金。县以下棉花收储企业如在当地农业发展银行实行分贷分还办法,县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必须及时、足额转拨有关补贴资金。
第八条 各级供销社、财政部门和专员办下达补贴资金拨付计划的文件,必须抄送开设“棉花财政补贴”专户的同级农业发展银行。
第九条 供销社及其棉花收储企业和农业发展银行均要及时、准确登记“棉花财政补贴”存款专户资金收支情况及有关明细帐,并定期相互核对帐目。
第十条 棉花财政补贴资金到达专户后,农业发展银行必须在资金到达专户的次日(节假日顺延,下同),将专户资金到达情况通知到开户单位。同时,有关方面必须在资金到达专户之日起的12日内,将补贴资金从专户中如数拨出。
第十一条 农业发展银行收到供销总社或省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出具的汇付凭证后,必须与有关补贴资金拨付计划核对,并在3日内(指接到汇付凭证至汇出资金的时间)将资金如数划拨到收款单位在当地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棉花财政补贴”存款专户或企业基本存款帐户。如发现
补贴资金不符合规定的用途或与补贴资金拨付计划的规定不一致,应暂缓划拨资金,并自接到汇付凭证的次日通知开户单位,开户单位必须在3日内查明原因并重新办理汇付手续。
第十二条 财政、供销社及其棉花收储企业如挪用和截留补贴资金,按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印发〈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6〕392号)的规定严肃处理。如不按规定期限拨付补贴资金而造成占压、滞拨的,视同截留补贴资金处理。

第十三条 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如延误专户资金的拨付、出具与真实情况不相符的证明或审核意见而造成专户资金被挪用、流失,比照上述第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 建立棉花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到位、使用、结转月报制度。省级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将专户资金当月到位、使用、月末结转等情况,经开户的农业发展银行签注审核意见后,于次月5日前报送供销总社棉麻局,并抄送当地专员办;供销总社棉麻局审核、汇总后,于次月7日前
函送财政部经贸司,并抄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二部。
第十五条 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在办理专户补贴资金划拨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收取手续费、工本费、业务费。凡违反此规定的,由财政部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查实后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十六条 “棉花财政补贴”存款专户开设、补贴资金拨付情况,由专员办定期对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和省级农业发展银行分行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供销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分行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备案。
第十八条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由财政部、供销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解释。



1998年12月2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惠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办法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


惠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26号



《惠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办法》业经2003年10月21日惠州市人民政府九届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从即日起施行。


            
代市长:黄业斌
          
二OO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惠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惠州市信用建设,规范惠州市知名商标(以下简称知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工作,保护知名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本市商标所有人提高商品质量和商标信誉,创立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惠州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惠州市行政区域内认定和保护知名商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知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各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负责辖区内知名商标的推荐与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知名商标是指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所拥有的、在市场上具有较高信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依照本办法规定予以认定的国内有效注册商标。
  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上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第五条 知名商标的认定遵循自愿申请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 知名商标的认定
  
  第六条 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设立惠州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负责本市知名商标的认定工作。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资格和任期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并报惠州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七条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委员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申请人认为有关委员与其申请认定知名商标有利害关系的,有权要求回避。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委员的回避由委员会主任决定;委员会主任的回避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八条 申请认定知名商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必须是申请认定商标的所有人,是在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
  (二)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连续使用满3年并继续有效,且无权属争议;
  (三)商标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在相关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四)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近3年来的年销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市同行业中领先;
  (五)申请人拥有良好的信誉,具备完善的商标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近3年无违法行为;
  (六)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出口商品的,其商标应当在相关国家(地区)注册且广泛销售;
  第九条 申请认定知名商标,应当填写《惠州市知名商标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商标所有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二)申请认定商标的《商标注册证》及其变更、续展、转让证明的复印件;
  (三)带有该商标标识的商品实物照片;
  (四)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3年的销售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应提供各年度财务报表或其它报表复印件,并加盖申请人财务专用章。其中,税收必须经有关税务部门确认,同行业排名情况证明应由市级以上行业协会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
  (五)使用该商标商品近3年的广告发布情况;
  (六)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国内和境外的销售或经营情况;
  (七)该商标专用权遭受侵害的情况;
  (八)申请认定知名商标需要提交的其它文件。
  《惠州市知名商标认定申请表》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制。
  第十条 申请认定知名商标须经申请人所在地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推荐。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应当自收到知名商标认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申请认定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向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推荐;对不符合申请认定条件的,不予推荐,并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申请人对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复审。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复审,申请理由成立的予以受理;申请理由不成立的不予受理,并将复审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自收到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推荐的知名商标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凡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材料,由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书面说明理由后退回申请人,同时告知推荐单位。
  第十三条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对决定受理的申请材料作进一步审查,并进行必要的调查。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知名商标,应当征询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主任根据申请认定知名商标的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知名商标认定申请,并作出认定或者不予认定的决定。
  第十五条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召开认定知名商标审议会议,须有五分之四以上委员参加。知名商标认定申请经参加审议的三分之二以上委员通过的,予以认定,并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惠州市知名商标证书》,发布公告;未予认定的,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知名商标有效期为3年,自认定之日起计算。期满可以提出延续申请。经认定同意延续的,每次延续的有效期为3年。
  第十七条 有效期满需继续保留“惠州市知名商标”称号的,商标所有人应当在知名商标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提出延续申请,延续申请的提起和审查适用本章的规定。
  
     第三章 知名商标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八条 知名商标的权益以被认定的商品为限。
  知名商标所有人可以在该知名商标认定的商品及其包装、装璜、说明书、广告等载体上使用“惠州市知名商标”的文字及其标志。
  未经认定为知名商标或者超出知名商标认定的商品范围的,不得使用“惠州市知名商标”的文字及其标志。
  知名商标有效期满未办理延续手续或者延续申请未获批准的,不得继续使用“惠州市知名商标”的文字及其标志。
  第十九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可依企业冠市名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向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企业名称冠市名。
  第二十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应当加强商标管理,提高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自觉维护知名商标的信誉。
  第二十一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转让其知名商标的,该注册商标受让人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就该注册商标重新申请认定知名商标。未经重新认定的,不得继续使用“惠州市知名商标”的文字及其标志。
  第二十二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依法变更企业登记事项的,应当自核准变更之日起30日内,报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三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销其知名商标:
  (一)知名商标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
  (三)知名商标所有人死亡或者终止的。
  第二十四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撤销该知名商标:
  (一)申请认定知名商标过程中弄虚作假,伪造证据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认定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超出知名商标认定的商品范围使用,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出后仍不改正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滥用知名商标信誉,产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用户)利益的;
  (四)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知名商标所有人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撤销该知名商标的建议。
  第二十五条 撤销或者注销知名商标的,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收缴《惠州市知名商标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被撤销知名商标资格的知名商标所有人,自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提出知名商标的认定申请。
  
     第四章 知名商标的保护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知名商标自认定之日起,对以该知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申请作为企业名称的字号登记,属同行业的,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不予受理;虽不属同行业,但足以引起公众误认或者暗示其与知名商标所有人存在某种联系,并可能对知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亦不予受理。
  知名商标所有人对认定后核准的与其知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企业名称字号,可以向核发执照的企业登记主管机关或者上一级主管机关提出变更该企业名称字号的请求,企业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名称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一)知名商标的文字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的;
  (二)知名商标的文字为全国或者本省、市闻名的江河、湖泊、山川和名胜古迹名称的;
  (三)知名商标的文字具有其它公用性质的。
  第二十九条 知名商标认定使用的商品为知名商品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予以保护。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申报认定广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优先在惠州市知名商标中择优推荐。
  第三十一条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争创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对获得惠州市知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由市人民政府一次性分别给予3万元、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属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并可享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3年办理1次企业年检或验照的优惠。
  第三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认定保护知名商标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委员在认定知名商标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取消其委员资格,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本地电话网发展和建设的若干规定

邮电部


关于本地电话网发展和建设的若干规定
1994年3月13日,邮电部

一、总则
1.1 本地电话网的发展与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高起点、高质量。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新技术,装备先进设备,努力跟上市场需求的增长,千方百计地提高全网运行质量和通信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通信的整体效能。
1.2 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情况不同,市话、农话的中央国营和地方国营体制,在现阶段仍需继续保留,但在通信网路的发展上,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1.3 本地电话网的发展与建设旨在不断提高通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对用户的放号,提高放号率,保证通信网的畅通,都将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在投入新设备时,应力争做到当年收支平衡,然后开始盈利,防止因为机线不配套或工作跟不上等原因造成投入多产出少的不良局面。
1.4 抓紧落实本地电话网发展和建设资金,用足用好国家给邮电通信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电信企业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的建设资金,包括收取初装费、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税后利润留成以及经地方政府批准的附加费和国内外贷款,以加快本地电话网建设。收取初装费是保证电话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各地应按邮部字〔1990〕255号文件执行。关于资费管理问题,要按部里下发的文件认真贯彻执行,不得超越资费管理权限,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乱收费、乱涨价。
1.5 要继续深入贯彻国家确定的“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好、管理好国家的公用通信网。
1.6 本文件颁布后如与以往文件有不一致的地方,则以本文件为准。
二、本地电话网范围(长途编号区范围)的划分
1988年邮电部颁布了“关于调整长途编号区和长途区号的暂行规定”。该文件中明确了五种类型的本地电话网,明确了本地电话网的调整原则及调整方法。全国各本地电话网的范围据此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地电话网进行了规划和实施,实践证明该文件对于确定本地电话网范围、稳定全国电话网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2.1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和通信发展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很不平衡。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市与所辖县之间联系密切,将这些联系密切的市、县组成一个本地电话网方便了用户使用,促进了市、县之间业务量的增长,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适当扩大本地电话网的范围有利于开放移动电话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及其它新业务。
2.3 适当扩大本地电话网范围可以减少全国长途编号区的数量(从而减少长途交换局的数量)。有利于今后网路等级结构的演变,也便于全国电话网的管理。
本地电话网范围的划分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在做好各省、市、区范围内的本地电话网中、远期规划的基础上,对市、县间话务联系密切,且能促进业务量发展的情况下,本地电话网可以扩大。
(2)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的本地电话网一般不要突破行政管辖范围。
(3)一个本地电话网的范围应按40年远期的人口,电话普及率等因素进行规划,所规划容量不超过5000万门(对二位长途区号城市)、或500万门(对三位区号城市)、或50万门(对四位区号城市)。
(4)为满足本地电话网的传输性能,本地电话网的最大服务范围(用户到用户距离)一般在300Km以内。
(5)本地电话网范围的调整应在本地电话网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且应充分考虑行政区划的变动性。调整后的本地电话网要基本稳定,原则上不能随行政区划的变动而变动。在特殊情况下,须经部电信总局同意后才能变动。
(6)本地电话网范围的划分应在正在制定的“我国长途区号调整方案”的基础上进行。
(7)本地电话网范围的划分不论其大小,在没有新规定之前,目前管理体制上长、市话费分摊的原则不能变。
在上述基本原则条件下,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可对本地电话网范围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对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联系密切的市、县在划分成一个本地电话网时,应充分注意网路中交换装备和传输装备的状况,确保一个本地电话网范围的通信畅通。
本地网范围的重新调整应在各省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方案报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
三、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组织和局所合理布局
3.1 基本饱和期电话的发展
(1)我国电话的平均水平在电话普及率达到40%,即电话的发展进入基本饱和期。
在一个本地电话网内基本饱和期是指电话发展达到基本能满足要求,即住宅电话接近每户1部电话,公务电话能满足要求。这时电话的发展趋于平缓。
(2)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电话增长率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进入基本饱和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3)各地在建设本地网时,应先编制基本饱和期的目标网规划,即长远发展规划,根据目标网的规划确定本地网的网路结构和局所布局,近期建设要和目标网规划相一致。
3.2 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结构
(1)本地电话网是指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的电话网。它是由若干个端局及汇接局组成的电话网,它包括城市、镇、乡村。在组建本地网,确定网路的等级结构,交换中心设置时,必须要按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市农电话统一组网。
(2)大中城市本地电话网,由端局和汇接局两级交换中心组成。按照二级网的网路结构组网。但对于在同一个本地网中不同县、市和县、县的农村汇接局之间由于话务量较小,不足以建立直达中继电路时,可暂时采用二级汇接,随着通信的发展,在汇接局之间应逐步建立直达电路,以实现本地网的二级结构。
(3)实现数字化的县本地网,不宜采用单局制方式组网。在建网初期容量比较小时,作为一种过渡方式,可先设一个母局和几个模块局,但要按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安排编号计划。
(4)大城市电话网的汇接局,可根据需要设置带用户的汇接局或纯汇接局。
(5)采用二级结构的本地电话网,局间中继方式,根据网路运营安全,调度灵活,相对稳定的原则,可组成来话汇接或去话汇接方式,少数本地网内可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当两端局间话务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建立直达中继电路群。
3.3 本地电话网的合理布局
(1)本地电话网的局所设置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能满足近期、远期社会对通信的需求。交换局址、局数的确定要依据用户分布、对全网的技术经济比较、结合该地区的行政区划、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交换机房土建工程要提前进行建设。
(2)在市区,每个电话局的服务半径是依据用户密度、用户线路的传输衰减指标而定。一般单局服务半径在线径为0.5mm的情况下,最大为5Km(如用户线径为0.4mm,则约为3.5Km)。
在郊区或农村,由于电话用户分布范围广,因此可适当加大服务区半径,但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以满足用户线路传输标准。
(3)交换区是指一个交换局连同接入的用户线组成的电话服务区,交换区应根据用户密度合理划分,并尽量保持不变。
2
①城市中心的交换区,如原交换区面积在12Km 以内,不再改变交换区界,可采用加大电话局容量或另建新局进行区内混合放号的办法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②对于市区边缘的交换区,由于市内向外发展需要建新局时,可在不改变与邻区区界和本区用户号码的前提下,将该交换区分为二个或多个交换区。
③对于实装率很高又一时无法扩建的分局,也不应采用分割交换区的方法来满足用户需求。可采用邻局在本区内设远端用户模块等方法进行过渡,而且远端模块局应使用规划中本区的局号。
(4)汇接局的划分应考虑局所的地理位置,局间话务流量流向的大小及中继方式等因素。
(5)本地电话网内同一电话交换局的最大容量,由全网的总容量,网路的安全要求及技术经济比较来决定。根据部颁《自动电话交换装备系列》中规定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系列,并考虑到城市用户密度不断增加,征地又比较困难,可在同一局址内安装多个交换系统,为避免交换机容量过于集中,电话局最大容量一般不超过15万门。
3.4 交换设备的选用原则
(1)本地电话网内交换设备的制式不宜过多,一般城市中尽可能选用一种制式,必要时可选2—3种制式的交换机,今后,引进程控交换机应在部电信总局规定的制式中选用。
(2)设备选型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功能的适用性,可维护性及经济性。
(3)各地应根据其经济条件和通信发展策略选用不同制式和类型的交换机。在大、中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应积极采用程控数字交换机设备,经济不发达的县本地电话网也可采用其它制式的交换设备。
在选型中应选用已经批准进网的机型。
3.5 关于用户交换机进网问题
(1)用户交换机是指在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内设置的交换机,主要是用于这些单位内部用户之间的相互呼叫并通过至公用网的中继与全网连通。因此,一般来说在单位内部话务量多时,可采用用户交换机的方式进网。
(2)用户交换机与公用网的连接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连接。采用呼入经话务台转拨到分机用户(BID)和呼出经话务台转拨到局方交换机(BOD),也可以采用自动方式连接即:
去话:呼出只听一次拨号音(DOD1)
呼出听二次拨号音(DOD2)
来话:呼入自动直拨到分机用户(DID)
在用户交换机容量较大时,按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的规定,一般在话务量大时可以采用DID方式。
采用DID方式时,每一个自动用户交换机的分机号码需要占用一个普通的用户电话号码,占用的号码资源较多,因此在号码资源较紧张的城市要适当控制采用DID用户交换机的数量。同时用户交换机也可以采用人工方式进网或部分采用人工,部分采用DID方式进网。
(3)为了逐步调整某些城市用户交换机容量与公用交换机容量比例不协调的状况,要加速发展公用电话网,以满足广大用户对通信的需求。
3.6 本地电话网的计费
(1)本地通话的计费采用复式计次方式,由发端局负责计费,但费率种类不宜太多,以免计费设备过于复杂。
(2)能对指定的部分用户作详细话单记录,供核对计次用,允许同时作详细话单记录的用户数,对万门以下容量不超过20个用户,对万门以上的交换局为2‰用户,每一个用户每次登记作详细话单记录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统计结束后按每个用户号码打印输出详细话单。
(3)本地电话网的计费应按邮部字〔1990〕469号文件执行。
(4)用户交换机,专用交换机计费应按邮部字〔1993〕48号文精神办理。
四、本地电话网局间中继传输网
4.1 局间中继传输网的概念
局间传输网是指由传输局(站)(该局站可设置在交换局内)以不同的传输手段(今后以光缆为主)连接各交换局而形成的实体路由网。它包括:长——市之间,汇接局之间,汇接局与端局及端局之间的中继等部分。大、中城市中多个长途局间的传输应和本地中继传输网在网路结构等方面,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4.2 本地中继传输网的结构及演变
(1)在各局实现交换机程控化的同时,要加快实现局间中继传输网的数字化。
①在城市市区内,汇接局间应根据中继电路容量及城市管道网分布选择最短路径逐步组成光缆网状网或环形实体路由网。
②在一个汇接区内,汇接局与端局间应有光缆连通,并根据中继电路容量逐步建成双路由的传输网,确保网路安全。
③长途局与市话汇接局之间,可根据中继方式,(特别是长途来话中继方式)建立相应的光缆实体路由。
④城市至郊区(或农村)在近中期仍可采取辐射形式的星形网(本地网为复合网),用数字化手段逐步代替模拟传输设备。
(2)在大、中城市本地网实现中继传输网数字化过程中,可逐步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向同步数字系列(SDH)过渡。在城市内局间中继传输网数字化的初期,可用数字配线架(DDF)进行传输电路调度。第二步有条件时可采用SDH数字设备及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来代替PDH的复用设备及DDF,使电路调度具有实时性和灵活性。
(3)大、中城市进城后的长途传输电路今后应逐步过渡到经传输局(站)内的DXC设备上加以连接。
4.3 传输设备的选择
应根据传输容量的预测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而定,城市中局间应用单模长波长多芯光缆,在城市至郊区(含农村)主要传输手段可因地制宜的采用埋式光缆、架空光缆、数字微波等。
在PDH向SDH过渡中,要按相关体制的规定进行。
4.4 根据网路管理体制要求,设置传输监控调度中心,对本地网传输系统进行监控及电路的集中维护和管理。
4.5 大、中城市本地网为提高局间中继传输网的可靠性,出局中继光缆路由一般应具备两个方向,在逐步形成环状光缆网的同时要增加光缆冗余度,结合不同容量的DXC设备,逐步建成有自愈功能的动态网,使全网可靠性极大提高。
4.6 局间中继管道的建设
(1)局间中继管道是城市地下管网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建设中继管道应根据城市规划,并结合城市的马路扩建改建方案进行,尽量减少破挖马路次数以节省建设费用。
(2)在城市内管道的敷设,根据长远期发展需要一次性规划好。一般考虑要满足20年以上需求。
(3)管道的容量(管孔数)应根据在规划期内中继线容量及采取的传输制式合理确定。
对进局管孔的容量应按该局能满足终期中继线容量需求。
五、用户线建设
5.1 按照线路经济规律进行用户线建设
为适应市话持续高速发展和住宅用户在数量上占多数的格局,必须改变市话机、线投资、立项方式,以达到在机、线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按照线路的经济规律进行用户线建设。
各本地网应本着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一个规划期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来划分局所、交换机和管线投资。
由于机线工程的经济满足年限不同,机、线工程项目无需一一对应。机、线工程的立项必须保证本地网电话发展规划进度的实现,并且要随着规划的滚动进行调整。还要充分考虑到管、线工程周期长的特点,安排管、线先行,以保证机、线协调发展。
管道工程的满足年限一般要在20年以上。应积极争取城市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不失时机地把通信管道建设纳入市政建设统一规划中去与市政工程同步进行。
主干电缆的工程满足年限宜为5年左右,配线电缆的工程满足年限可为10年或更长些。
5.2 按交换区组织用户线路网
由局所规划所划定的交换局,有的包含几个局号甚至几个相距不远的交换机房成为邻接局。但交换局内的用户线路网应是一个统一整体。
交换区确定后,要根据区内用户分布,规划本区用户线的主干管、线走向。一般以相交于局所附近的主干街道为主轴线,每主轴线的管道供给一个由局所向外辐射的扇形地区。沿主轴线可每隔一处街道设置一分支管道。再结合中继线的走向以形成本交换区完整的主干管道网。每期工程的主干电缆应尽量集中,采用大对数的电缆以减少占用管孔。
具有邻接局的交换局,配线电缆网是统一的。从两邻接局出发的主干电缆可以同时引入某一交接箱。也可使其供线区域有一定侧重,两邻接局间设置用户联络电缆。
5.3 推行固定交接区的交接配线
由于电话进入千家万户的过程已在我国迅猛展开,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行以固定交接区为基本特征的每户可一对线或多对线并分线到位的交接配线建设。
实行固定交接区是把按电缆的结构容量划区改变为按固定区域供线的交接配线原则。这个区域一般应依主干道路和建筑布局进行划分,一经划定就要长期保持不变,以保持配线网的相对稳定。固定交接区是配线网的基本单位,也是营运管理的基本单位。
交接区范围一般以终期400—800对局线容量,使用1200—2400对交接箱较为恰当。当日后发展到交接箱难以收容本区用户时,原则上也不要打乱,重新划分交接区。可使原交接区一分为二,或者将区内新出现的大型集中用户作为单独的交接区。
主干电缆宜以5年左右的工程满足年限分期建设,宜采用叠加扩容方式,即允许一个交接箱从不同主干电缆供线,以减少工程改接。管道配线电缆原则上可采用填充电缆,以解决气源问题。
分线到位旨在尽力缩短引入皮线,应依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要求。对新建多层及高层住宅,一般应以配线管道结合楼内暗配线作到分线到户。各地应认真贯彻执行邮电部与建设部的联合发文——邮部联〔1992〕448号“关于在城市进一步搞好通信设施及管线配套建设的联合通知”的规定。原有多层以下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用配线管道电缆结合墙壁电缆或架空电缆结合墙壁电缆作到分线到单元门。对原有高层楼房,凡不具备暗管线系统的,宜在楼梯间作沿墙上升电缆。根据用户数量不同,每一至三屋在楼梯缓台配一分线盒是较适宜的。
在农村用户分散地区,不能照搬市区的分线到位措施,可采用明线,有线或无线用户集中器和用户复用设备延伸。
5.4 几项传输措施
(1)用户线使用0.4毫米线径电缆
为降低铜耗并提高管孔含线率,同时减少网路线径变化引起的反射,以提高非话业务和长途通话的传输质量。今后,用户线原则上采用0.4毫米线径电缆。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0.6毫米线径电缆(用于PCM传输)和0.32线径电缆(出局管道拥塞处)。对少数高损耗的远距离分散用户,可采用提高馈电电压或带增益的长距离延伸器、高效话机等措施来满足传输需要。对于较集中的远距离用户,宜采用数字复用传输系统。
(2)用户线模拟复用设备的使用原则
为保证必要的通信质量,用户线模拟复用设备只应作为在缺线地区装机放号的应急措施使用。不得作为工程建设采用的设备。
现有环路载波设备,在质量稳定可靠、满足进网要求的原则下,目前可在网中继续安装使用,但不宜过量发展。
(3)用户线数字复用设备的使用原则
用户线数字复用设备有铜导线和光缆作为传输媒介的两种情况。
以实线为介体的设备,包括PCM系统和0+4等数字用户线复用设备,可作为缺线地区的装机放号以及较集中的远距离用户和个别数据业务较多的单位使用。
对用户线光缆,宜采用积极稳妥的态度。主干电缆达到一定容量规模,经济上又比较合理的采用光缆。当前,在远距离的用户集中地区以及通信需求量大、业务种类多、要求高的特殊办公楼,采用用户光缆是比较恰当的。
某些城市的商业、金融单位密集地区,由于用户密度大,业务种类多,实现光纤进大楼或光纤到路边,将可发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另外,一点多址无线通信系统,适宜于分散的海岛、山区和设线困难的旅游风景区使用,可作为用户线的辅助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复用设备势必迅猛出现,对这些设备的进网管理也应予以充分注意。
5.5 有线电视网的组建问题
为避免城市线路的混乱和重复建设,各地应积极争取有线电视(CATV)传输物理网由电信部门提供。
规划有线电视传输网时要和通信网统筹安排,CATV传输接点间的光缆应和通信中继光缆、用户光缆相结合。如果城市电信部门已有规划,或已建好光缆,也应积极提供给CATV使用。
CATV接点至用户的同轴馈线,如何与用户线复用系统相结合,需要着重研究和探索。
5.6 用户线维护与管理系统
由于市话的发展使用户线设备量迅速增长,必须在线路网建设的同时,安排现代化维护与管理的辅助系统建设,作为采用集中维护管理的物质条件。这些系统是:
(1)具有集中实时监测的充气维护系统。
(2)用户申告集中受理和集中测试服务系统。
(3)线路维护查修管理系统。
六、关于本地电话网的编号
根据我国电话网编号计划,我国电话网编号是由长途区号和本地电话号码组成,总长度不超过10位,本地电话号码最大位长将取决于分配给该本地电话网的长途区号位长。
对于二位长途区号的城市,本地电话号码最长可达八位,用PQRSABCD表示。
对于三位长途区号的城市,本地电话号码最长可达七位,用PQRABCD表示。
对于四位长途区号的城市,本地电话号码最长可达六位,用PQABCD表示。
P位中的“0”用作国内和国际长途全自动字冠,P位中的“1”用作特服和新业务号码的首位号码,P=2—9将可以作为本地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的首位号码。
本地电话网编号计划是本地电话网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和做好近期和中、长期的编号计划。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应做到相当长时间内编号计划不做大的变动。
6.1 本地电话网编号原则
(1)为使我国电话网编号逐步向等位编号过渡,因此在确定本地电话网位长时,对采用三位区号的城市,本地电话号码应逐步采用七位等位编号,对采用四位长途区号的城市,本地电话号码应逐步采用六位等位编号。
(2)本地电话网宜按P位划分编号区,以便于在同一城市设置多个长途交换机时长途来话的识别。各P位编号区内的局号数量应大致接近并留有余地。
(3)本地电话网的电话号码要相对稳定,要充分认识到本地电话网是全国和全世界电话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大量地、频繁地改动电话号码,不但给用户带来不便,而且会使网上出现大量虚假话务量影响全网的接通率。
6.2 本地电话号码升位改号的基本规定
(1)各本地电话网的规划、设计等都必须包括编号计划及近期升位、改号的方案。对于有一定规模容量的城市要创造条件,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本地网的升位,改号工作。
(2)在考虑本地电话网升位时,应做好近、远期的发展规划,使要相当长时间内编号计划不做大的变动。升位间隔时间应尽可能长。
(3)规划、设计交换区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经济等因素还应考虑电话号码变动的因素,尽量不变或少变用户号码。
(4)对于采用数字程控交换设备的本地电话网升位时间可适当提前,对将来要改为分局的远端模块局,宜采用将来分局的局号。
(5)选定升位方法时,要明确保证割接时网路安全的措施。
(6)电话号码升位时,为便于用户记忆,升位的局号与原有的局号要有一定规律性。
(7)升位改号后在一定时间内应采取减少无效呼叫的技术措施,如放录音通知,使用“改号自动通知机”等,以减少由于升位、改号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6.3 关于新业务号码的问题
随着电信业务发展,出现各类新业务,除原来的程控交换机上可开放的各种补充业务以外,还有各种信息业务、移动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及今后要发展的各种智能业务。为此,需对这些新业务的使用分配相应的号码。由于目前关于新业务、信息台业务和智能业务尚在研究中,无明确的编号计划,一些省市根据本地编号的情况制定了新业务号码编号规定,为防止全国电话号码混乱,促进新业务的使用,在邮电部编号计划尚未正式公布前应遵守以下基本规定:
(1)“160”是公用电话网人工信息台的特服号码,“168”是公用电话网自动信息台的特服号码。为了区分各种不同的信息类别和各种不同的信息,“168”后还有若干位号码,这些号码全国统一到什么程度还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急需开放信息台的省、市,可按照本地情况作出编号计划,并报邮电部电信总局审批,待正式编号计划公布以后,应按所公布的编号计划修改。
(2)为了充分提高号码利用率,建议需要使用程控新业务的用户应采用双音频按键电话机,以使原来用作程控新业务的“14X”和“15X”留作其它业务使用。
(3)在本地电话网编号计划中,原则上将“200”、“300”、“400”、“500”、“600”、“700”、“800”号码不分配留作备用,以便今后开放智能业务时如需要可启用这些号码。
七、本地电话网中数字同步网、No.7信令网和网路管理网的规划与建设 7.1 一个完善的通信网除了有传递话音、数据、图象等各种信息的业务网外,还将有使全网能稳定、可靠、高效、优质、灵活运行及管理的支撑网——数字同步网,No.7公共信令网、网路管理网等。因此,在规划、建设传输、交换网路的同时,除满足话务量增长的需求外,还要统一考虑数字同步网、No.7公共信令网,网路管理网的规划、建设工作,做到二者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7.2 数字网的同步是保证数字网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数字信号的正常传送,需对数字信号的频率、相位进行同步,也即数字信号的比特同步,帧同步,这对传送数据、图象信号尤为重要。
本地电话网的数字同步网是全国数字同步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规划与建设应与全国数字同步网的要求相一致。其主要内容为:
(1)同步方式应与全网一致,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2)时钟等级。本地端局为三级时钟节点,目前的汇接局为二级B类节点。用户交换机、远端模块和数字终端设备为四级时钟节点。
(3)用于同步的频率基准的传送,应从位于高级时钟等级的节点向位于同级或低级时钟的节点传送,绝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送,更不能构成环路。
二级节点的时钟经数字传输链路向三级节点传送频率基准,三级节点的时钟经数字传输链路向四级节点传送频率基准。
(4)为提高主从同步网的可靠性,三级节点的时钟及同步单元应设置主用、备用两套设备。每个同步单元应至少有两个输入口。二级节点与三级节点间,三级节点与三级节点之间应设两条同步链路作主备用。主备用同步链路应分设在不同路由的传输系统内,至少应避免在一个传输系统内选用主备用的两条同步链路。
(5)用于同步的频率基准的定时信号可以从2Mb/s的基群传输系统中提取。传输系统的发端定时应来自数字交换设备,数字复用的定时应在设备接收侧从输入信号中提取。
(6)传送频率基准定时信号同步链路应选择可靠性高,误码低,漂移小等性能好的传输系统。目前选择的优先顺序为:
①三次群以上的地下光缆数字传输系统。
②数字微波。
③三次群以上的架空光缆传输系统。
④一次群对称电缆数字传输系统。
(7)对于进入公用电话网的专用网的数字网同步方面,按数字网同步的要求,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按它们在公用网中所处的交换等级设置相应的时钟节点。
若专用网的时钟等级高于本地电话网的三级时钟等级,则视其时钟精度的等级,可以准同步方式运行或可受控于公用电话网中高等级的时钟节点(例如二级B类或二级A类时钟节点)。
7.3 No.7信令网不但支撑现有电话网路,而且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智能网(IN),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重要支撑,因此应积极采用No.7信令,重视No.7信令网组织与实施,使网路具有智能化,提供多种新业务,适应社会各界对通信的需求。
本地电话网中的No.7信令网是全国No.7信令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的规划与组织应遵照部颁发的“No.7信令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其主要内容为:
(1)全国No.7信令网分为三级,即第一级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二级为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SP)。每个交换局(或中心)、特种服务中心、网管中心等都是一个信令点。
(2)大、中城市本地信令网中的信令转接点和信令点分别相当于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
(3)LSTP一般设在汇接局。它可以采用独立的STP设备,也可采用和汇接局设在一起的综合式信令转接点设备STP/SP。
(4)在规划和组织No.7信令网时,应重视信令网的安全可靠性,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令消息在信令网中传递的准确和畅通。因此:
①第一级HSTP采用两个平行平面网,每个A平面和B平面内部各个HSTP间为网状相连。A平面和B平面之间成对的HSTP间相连。
②每个LSTP通过信令链路至少要分别连接至A、B平面内成对的HSTP,LSTP至A、B平面两个HSTP的信令链路组之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③每个SP至少连至两个STP(LSTP,HSTP),若连至HSTP时,应分别固定地连至A、B平面内成对的HSTP。SP至两个HSTP的信令链路组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SP连至两个LSTP的信令链路组间也应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④每个信令链路组应至少包括两条信令链路。
⑤每种双倍份的信令链应尽可能采用分开的物理通路,其优先顺序为:
a)分开的实体路由,例如两条不同实体路由的光缆,或者采用不同的传输手段,如一条为光缆,另一条为数字微波。
b)采用同一条实体路由中同一种传输手段的不同系统,如同一管道中的光缆或者不同波道的微波系统。
c)同一载体中的不同系统,例如同一光缆中或者同一波道中的不同系统。
⑥为了保证信令网的安全性应当满足a)或b)或c)的要求。
7.4 在本地电话网中建立的网路管理维护中心,要实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管理,这是实现本地电话网维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为此,建立本地电话网网路管理应遵循以下要求:
(1)在本地电话网应建立网路管理维护中心。
(2)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管理维护中心,在全国网管系统等级结构中是第三级中心,该中心对本地网同时具有网路管理和集中操作维护的职能。
(3)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管理维护中心负责本地网的网路管理(包括话务管理、网路调度、质量管理等)和设置在本地电话网范围内的交换、传输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并受上级网管中心的指挥和指导。
(4)本地电话网网管维护中心设置网路运行监控支持系统,集中监视设在本地网范围内的长途、国际及本地交换机,局间中继,长市中继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将重大故障信息送至所属省网路管理中心。
对本地电话网的操作维护,设备运行,质量管理,网路资源管理和控制实行统一管理。
(5)本地网的网管维护中心还应具备对各机房,局所的防火、防盗、机房温、湿度、电源供给系统进行远距监视、监测、报警和控制的功能。
(6)随着本地电话网中采用数字设备比例的增加,应从现有的维护方式逐步转变到集中监控、集中维护的维护方式。
(7)本地电话网网管维护中心配置的计算机系统应符合电信总局颁布的技术规范的各项要求。
八、本地电话网开放新业务的要求
随着电话网路的发展,用户对于新业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在电话网上实现的新业务可以分成三类。
8.1 第一类业务是在目前电话网上的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所能提供的各类补充业务,如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呼出限制,免打扰服务,查找恶意呼叫,闹钟服务,转移呼叫,呼叫等待,遇忙回叫,缺度服务,遇忙寄存呼叫,三方通话,会议电话等。
这些补充业务在装有数字程控交换设备的普通电话网上可以实现,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智能网(IN)上也可以实现,但在实现的广度与深度有所不同。
8.2 第二类是信息业务,这类业务是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这类信息业务在数量少,品种少的情况下可以用交换局内的录音
通知设备来完成,但是在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特别有些信息需要经常修改时,采用在交换局内设置录音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采用设置信息台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目前网上出现的“160”(人工)和“168”(自动)业务属于这一类的自动声讯服务,用户通过拨“160”或“168”号码可以获得有关交通、金融、生活、医疗、购物广告、旅游天气、新闻教育、娱乐、邮电、专家咨询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可以由智能网提供。
8.3 第三类业务是智能业务。按照CCITT Q 1200系列建议在CS-1阶段(Capability Set 1)共有25种业务,这些业务中有些业务如缩位拨号,呼叫前转(Callforwarding),会议电话,恶意呼叫跟踪,发话限制等,在现有的电话网上利用现有的程控交换机的业务性能也可提供,但智能网上由于采用了No.7信令业务控制点等,因此,向用户提供的业务可更为灵活更加广泛。此外还有一些在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智能业务,如“800”号业务(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VPN),计帐卡呼叫业务(ACC),呼叫分配业务(CD),呼叫重选路由分配(CRD),大众呼叫(MAS),通用个人通信(UPT)等,则只有在智能网上才可能灵活方便和经济地实施。
在上述这些基于电话业务基础上的新业务中,属于一些简单的智能业务可以通过话音平台提供,但今后大量的智能业务还应该在使用No.7信令的智能网中开通。由于No.7信令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因此在No.7信令网基础上开放的智能业务无论从用户使用范围,灵活性,开放各种智能业务的效率及智能业务的管理等都很有益。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